比女友和妈同时落水更难的题!无人车事故时先保乘客还是行人?
在各家车企都以人工智能为噱头的今天,智能化程度已经成为考核一辆车好坏的标准之一。而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之一,自动驾驶自然也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下一个趋势。人们认为,自动驾驶技术可以避免很多实际的问题,比如,当人类驾驶汽车时,受环境及体能所限,有可能出现疲劳驾驶、酒驾、冲动驾驶等行为,严重者会造成交通事故,但是人工智能不会有这些问题。此外,无人驾驶汽车还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,因此无人驾驶技术成了车圈大佬们眼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不过另一方面,随着无人驾驶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,又引发了无数新的问题。
近日,国外某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方面的人工智能研究: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以“在无法避免的事故中,无人驾驶汽车应如何作出决定拯救哪一方”为调查内容做了项全球道德偏好调查。
该团队实现模拟出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故场景,让受调查者置身于该环境中,然后在正经历着不同危险的乘客和行人之间做出取舍,当只能救一方的时候,看大家会如何抉择。
该平台总共记录了约4000万个参与者决定,而展示出来的结果也令人深思。研究人员按道德偏好分类后发现,救多数不救少数、救小孩不救老人、救人不救动物等现象比较普遍。同时还发现了不同文化间也存在着道德偏好差异,来自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、法国以及前法属海外领地和现法属领地的参与者,更偏向于先救女性和强壮个体;而来自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的参与者在决定救谁时,一般会考虑其社会地位。
这个实验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测试,该结果将用于为制定社会普遍接受的人工智能(AI)道德标准提供重要借鉴。
实际上,这并不是无人驾驶汽车第一次遇见如此的道德困境,自无人驾驶概念兴起以来,人们已针对该问题讨论过无数次,人工智能系统到底该坚持原则,还是加入一些“人情味”,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僵局。
在2016年一次调查中,76%的受调查者认为,在可能出现交通事故的情况下,无人车若决定让一名乘客丧生从而拯救10名行人,这更符合道德规范。这似乎十分契合“牺牲最小化”的法则。但当假设受调查者就是车内乘客时,他们也不愿意自己是那个坐在车中、被牺牲的人。尽管研究结果表明,人们更趋向于保护车内乘客,不过一旦加入了其他干扰条件时,选择就变得无比困难。
近日,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商业化一事,更是给大家提了个醒,自动化驾驶时代正在来临,而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仍旧趋待解决。在技术、法规等都不够完善时,普及自动驾驶汽车仍是道阻且长。大家怎么看待无人驾驶技术面临的困境?你支持哪个观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