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市寒冬、八万裁员,押宝新能源能否挽救车市未来

作者 知士小管家@Tengu
2019-12-11 11:43 字数 4902 阅读 2110评论 0

2019年即将过去,本以为今年车市的负面消息已经足够多了,可是近日,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团却宣布了一则裁员计划,为车市阴霾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戴姆勒集团预计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,包括约10%的管理人员。这次裁员的规模相当于戴姆勒全球员工的3%,电动汽车与自动驾驶的投入而导致的利润缩减、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是此次裁员的主要因素。

标准封面

今年以来车企裁员消息层出不穷,新能源车型的普及以及快速发展,让众多车企加入到新能源造车的行列中来,但是现阶段市场萎靡不振也是很客观的事实,那么,裁员真的能够完美实现车企的转型吗?

截止到目前为止,今年已知的各大车企裁员人数已达8万之众。早在今年一月份就有消息称韩国现代汽车计划裁员,随之裁员大潮应势而来。二月份通用汽车宣布再次裁员4000人,三月份大众宣布在2023年之前裁员5000—7000人,六月福特宣布裁员12000人,七月日产宣布增加裁员12500人,九月宝马宣布裁员6000人,在戴姆勒宣布裁员的前一天,奥迪宣布裁员9500人。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,除了裁员人数之多以外,更多的是众多车企已经是多次裁员了。

除了这些世界级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均有裁员计划以外,众多造车新势力更是难以抵挡市场萎靡带来的影响,从而也曾多次宣布裁员。以裁员这一措施面对车市下行的局面,这足以看出众多车企对于车市的焦虑心态。毕竟裁员这件事,会直接导致车企形象受损。而且就算是裁员,对于被裁员工的补偿对于车企也算是壮士断腕,虽然保住了身体,但是还是需要出点血。而且对于留下的员工而言,裁员带来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。

裁员可以救急,却救不了整个车市,想要拯救车市还需要靠车企自己。

开拓新的市场是最直接的方式。目前众多车企都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争取实现自救。例如最近爱驰汽车宣布进军韩国市场,将在韩国销售爱驰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SUV——爱驰U5,虽然爱驰汽车并没有赶上新能源车市最好的时刻,但是好在现在还不算太晚。而比亚迪最近则将眼光瞄向了巴基斯坦,目前为止,比亚迪的海外销售市场已经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无疑这些海外市场将成为比亚迪在车市中博弈的一枚底牌。

促进产品优化升级是最快捷的方式。众多车企在产品布局上总是信奉“兄弟多了好打架”这一原则,在市场环境状态好的情况下,是与别的车企进行竞争,所以这项原则也算颇有些道理。但是现在属于“兄弟多了”吃饭的也就多了,市场总共就这样大,“兄弟多了好打架”就极有可能变成了“兄弟相争”。促进产品优化,降低研发成本,打造最具标杆性的产品,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,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可能是有些车企实现自救的方式之一。

公司结构转化是最具未来趋势的方式。目前众多较大的车企都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,那就是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汽车制造商的定位上了,而是进行了向出行服务商进化的道路。首先各大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,围绕产品本身的有救援服务、新能源换电服务等,拓展领域的有打造共享出行服务、租车服务、出租车、网约车等各项与出相关的服务。车企的职责升级与变换,也将是车企自救的方式之一。

资源整合是最有利的自救方式。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代工模式有些被诟病,被认为是实力不足的象征,但是如果同一件事放在实力雄厚的车企上面,人们是不是就会以为是一种资源整合呢?造车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,如果进行了资源整合,从研发到量产到销售是否会有极大的成本被节省下来呢。虽然在此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,但是车企之间各展所长,对于车市以及车企都将是一种很好的状态。

“断舍离”最痛心的自救方式。将不够核心的业务进行剥离,防止尾大不掉。但是,业务剥离意味着前期投入极有可能成为泡影,也很可能意味着裁员,无论这两种后果是哪一种,对于车企而言都将是壮士断腕。对于负盈利的业务进行优化,争取实现最直接快速的盈利模式,争取车企资金良好运转。

2020年即将到来,又将会有多少车企倒在寒风中呢?众车企能够实现自救吗?明年的车市注定是淘汰的赛制,又会有多少车企留下,为我们带来一场完美的自救表演呢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无论多么困难,它终将会到来。


行业
登录 后发表评论
0条评论
还没有人评论过~